重阳警徽暖,守护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5-10-31 08:08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重阳警徽暖,守护夕阳红
经开分局办公室 孙佳雯
银霜悄覆枝头时,又是一年重阳至。重阳,是一个关于思念的节日,古人寄情于诗:王维在异乡登高,望着山河辽远,叹“遍插茱英少一人”;李清照倚栏看花,见黄花瘦尽,自怜“人比黄花瘦”;李白笑中带愁,发问“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而毛主席在战地之秋,从“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看出了坚毅与希望。
同一节令,不同境遇,诗人们把重阳写成了一面人生的镜子——映出孤独,也映出力量。我想,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藏着一个“重阳”。年轻时,它或许是远方的山,是脚下的路,是奔赴梦想的旅程;年长之后,它更像是归途,是心中那份想要回家的愿望。重阳这天无论身在何方,总有一种声音在耳边轻轻响起:去看看那座山吧,去想念那个人吧。
在这个承载着敬老孝亲传统的节日里,街头巷尾飘着桂花香,可总有一些身影比秋阳更早升起——藏蓝制服下的警察们,正用特有的方式书写着对“老有所安”的郑重承诺。
清晨的社区警务室里,王警官捧着刚泡好的热茶,蹲在张奶奶身边听她絮叨:“我这把老骨头啊,就盼着孩子们能多回来看看。”他边记下老人子女的联系号码边笑着应:“您放心,等会儿我就帮您视频通话,让他们都瞧瞧您新学的广场舞。”窗台上的绿萝顺着桌沿攀爬,在他肩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老人们眼角舒展的皱纹。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户籍民警主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办证,巡逻队员绕着养老院多转两圈,连交通岗的辅警都会特意放慢脚步,扶一把过马路时踉跄的老伯伯。
午后的反诈宣传课堂搬到了老年活动中心。警花小邓举着自制的“防骗口诀卡”,用方言喊着:“天上不会掉馅饼,陌生链接莫要点!”台下的老人们举着手机认真记录,前排的赵爷爷甚至掏出小本子抄写重点。当讲到有位独居老人识破冒充孙子要钱的电话时,满屋子响起热烈的掌声,震得窗台上的菊花都颤了颤。这些平时被儿女叮嘱“别乱跑”的老人,此刻眼睛里闪着孩子般的好奇与信任,而警察们的讲解声里,藏着比秋阳更温暖的耐心。
暮色漫过城市的天际线时,指挥中心的屏幕仍在闪烁。接警员小李盯着监控画面里的公园长椅——那里坐着几位打盹的老人,他便默默调暗了周边路灯的亮度;巡逻车经过老小区时总会减速,车灯扫过楼道口堆积的杂物,确保深夜归家的老人不会被绊倒。有位拾荒的老大爷总爱在垃圾桶旁翻找废品,片警小陈没赶他走,反而联系社区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金,还悄悄往他布袋里塞了两包暖贴:“天凉了,手别冻着。”
夕阳西沉的时刻最是动人。护学岗的警察刚送完放学的孩子,又转身搀起要去菜市场买菜的老奶奶;骑警队的小伙子路过广场,顺手帮正在排练腰鼓队的阿姨们摆好音响;就连原本严肃的特警队员,也会蹲下来陪坐在轮椅上的老兵聊聊当年的军旅故事。他们的警服或许沾着晨露、染过暮色,可胸前的党徽始终亮得醒目,像一束永不熄灭的光,照进每个老人的心坎里。
记得小时候,祖母总会在庭前插几枝菊花,说是“辟邪保平安”。那时年幼,只觉得花香浓烈、颜色鲜亮。多年以后才明白,那几枝菊花不是为了驱灾避祸,而是为了念旧一为了记住那些渐行渐远的日子。
重阳的意义从不在形式上的登高望远,而在人间烟火处的温情守望。
当白发与警徽相遇,当皱纹触碰到藏蓝的温度,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孤独与不安,便在这抹安全色中渐渐融化。你看那街头巷尾,警察们的脚印叠着老人的笑纹;你听那家长里短间,关怀的话语伴着秋虫的鸣唱——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敬老”,是用责任织就的保护网,是用真心熬煮的温暖汤,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里从容前行,看尽人间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