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公安筑牢长江护渔防线构建全方位禁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29 08:50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阴段的长江江面。一艘公安巡逻艇缓缓驶过,船首劈开平静的江水,巡逻民警以警惕的目光扫视沿岸每一处可能隐藏风险的水域和滩涂。与此同时,岸上的巡逻车正沿着江堤公路行驶,而肉眼难以触及的高空,无人机正按照预设航线飞行,将高清画面实时传回指挥中心。这幅“水陆空”立体巡防的图景,正是江阴公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护渔格局,全力打击非法捕捞、守护长江水域生态安全的日常缩影。
织密立体防控网络 实现全域闭环监管
“以前巡逻,基本就靠两条腿、一双眼睛。现在不一样了,科技一上手,防控网织得又密又牢。”站在江阴长江大桥下的值守点,一位正在操作无人机的民警感慨道。今年以来,江阴公安针对30余公里长江岸线,构建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巡查机制,实行“白加黑、5+2”的高频次、不间断巡逻模式。
这套体系并非“撒网式”铺开,而是精准发力。警方以每日警情与每周研判为依据,锁定鹅鼻嘴公园、长江大桥、沿江码头企业等重点点位,设置24小时固定值守点。“陆上定点、水面机动、空中无人机”协同作战,一旦无人机发现违规垂钓或可疑船只,可立即通知就近巡逻艇或岸上警力处置,实现重点水域巡查覆盖率100%。
护渔战线不只在水上,更向岸上延伸。为斩断非法捕捞“捕、运、销”利益链,江阴公安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市50余家水产品市场、餐饮门店及渔具店开展多轮突击检查与拉网式排查。线下严查的同时,线上治理同步推进。警方整合多部门数据及电商、物流等信息,通过数据碰撞与智能分析模型,精准挖掘潜在犯罪线索。
数智赋能,让禁渔防控更精准高效。依托长江禁捕智能监控系统,江阴公安持续推进智慧图侦建设,根据发案规律优化视频监控布局。“我们在重点水域引入了热成像远红外系统,即便深夜,也能清晰监测江面异常。”水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梳理历年案件并引入AI识别技术,警方完善了“自动预警—快速响应—闭环处置”机制,人像比对、车辆识别等智能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筑起一道“看得见、辨得清、反应快”的智慧防线。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凝聚流域保护合力
长江禁渔与护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相互合作、协同作战。为此,江阴公安主动牵头,联合农业农村、渔政、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组建实体化工作专班,建立起重大事项研究会商制度和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联合巡查、错时执法、突击整治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以往存在的“多头监管”和“职责交叉”等问题。今年以来,已累计召开专题会议4次,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行动8次,逐步构建起“水陆统筹、部门协同”的立体化执法体系。
为破解“同江不同市”带来的监管难题,江阴公安主动与靖江、张家港、常州新北区等地公安机关深化跨市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案件协查与联合巡航机制。过去,行政交界水域因管理盲区易成为非法捕捞的隐匿区,如今通过定期与外地执法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协同执法,涉渔案件实现了“异地通报、跨市协查”。两岸四地联合执法行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了流域“一盘棋”治理格局。
公众参与是筑牢护渔防线的重要基础。江阴公安组织民警深入涉渔摊位、餐馆、渔具店,扎实开展禁渔禁捕法治宣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提升群众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同感。同时,警方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公安创新实施“网格+警格+水格”三格合一社会治理模式,将长江水域视为特殊“社区”,整合网格员、村干部、企业保安等力量,共同参与巡查宣传,将防控触角有效延伸至以往难以覆盖的隐蔽水域和治安盲区,有力推动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联防联治格局形成。
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提升精准破案效能
面对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江阴公安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深打透。通过强化合成作战理念,深化水陆“1+8”最小作战单元机制,整合食药环、网安等多警种精锐力量组建专班,实现对零星案件的快速侦破,以及对重大团伙案件的集群化、精准化打击。
今年3月,依托前期掌握的线索,一个在长江水域从事“捕、运、销”全流程作业的非法捕捞团伙逐渐浮出水面。该团伙组织严密,常选择后半夜在隐蔽水域作案。江阴公安多警种协同作战,经过连续多日水陆并进的蹲守与侦查,最终联合长航公安同步收网,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彻底斩断这一非法捕捞链条。
高效的情报线索转化是提升打击效能的关键支撑。江阴公安树立“情报导侦”理念,建立“线索接收—专班核查—限时反馈”闭环机制,实行挂图作战,目前线索办结率达100%。同时,对每一条有价值线索,做到紧盯不放、深挖彻查。今年9月破获的一起团伙案件,正是源于群众举报和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蛛丝马迹,经过深度经营与周密部署,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达13万余元。
在提升案件移诉质效方面,江阴公安持续深化“公安+渔政+检察院+法院”行刑衔接机制。针对部分案件中存在是否违法的争议情况,公安机关提前与检法部门沟通,就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侦查方向、规范取证流程,有效缩短移诉周期,形成“行刑无缝衔接、多方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来源:江阴警方2025年第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