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无锡网上公安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方资讯

江阴公安多措并举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5-09-24 14:5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江面波光粼粼,无人机在岸边缓缓升空,水警巡逻艇划开平静水面,一场全方位的防溺水行动正在江阴持续展开。

  今年6月以来,江阴市公安局水警部门围绕“防住、控住、救住”三大目标,通过机制筑基、防控升级、联动治理与宣传教育等多重举措,着力构建“全链条闭环、立体化防控”体系,切实织密涉水公共区域防溺水“安全网”。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涉水警情数同比下降25.93%,入夏以来,已成功处置涉水险情79起,救援落水群众34人。

机制筑基+立体防控,精准预警与高效救援

  江阴水警坚持从机制建设与巡防实践两方面同步发力,筑牢防溺水工作的制度根基与现实防线。入夏之初,江阴公安迅速成立防溺水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抽调骨干力量集中办公,明确“数据研判、警情处置、督导检查”三类岗位职责,真正实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我们每天都会对前一日全市涉水警情进行复盘,每周汇总分析、每月形成报告,实时在工作群中与24个派出所同步信息。”专班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专班已召开7次专题会议,形成“日碰头、周调度、月总结”的闭环管理模式,为一线实战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机制保障,水警部门还积极升级防控手段,推出“水面艇巡+岸边步巡+空中无人机巡+视频网巡”四维巡查机制,重点加强对鹅鼻嘴公园、韭菜港等野泳高发区域的管控,严格执行“高危时段每小时必巡、重点水域每日全覆盖”的勤务标准。

  “请立即上岸,此处禁止游泳!”这样的喊话,每天都会从巡逻艇或无人机中传出。6月以来,水警部门累计出动船艇50余艘次、警力160余人次,劝离野泳、戏水群众60余人,通过无人机和视频巡逻发现并处置险情2起,依法处罚违规下水人员5人。

隐患治理+共治联动,从源头压降溺水风险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必须从源头上控制风险。江阴水警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涉水公共区域“拉网式”排查,覆盖水闸、码头、网红野泳点、无护栏河岸等6类高风险场所,并建立“风险等级+整改时限+责任单位”清单台账,实现隐患整改率100%。

  救援装备也在持续升级。水警部门按“实用、便携、专业”标准,新配备快速艇2艘、无人机3架,并从巡特警借调水上遥控救援飞翼1艘。各派出所一线巡逻车均配齐救生衣、圈、绳及急救包,确保民警出警时“装备跟着警情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真正的防控不能只靠警方单打独斗。江阴水警主动对接应急、海事、水利等部门,推动将防溺水纳入属地街镇、村社日常管理,并建立信息互通、隐患共治、应急联动三大机制。近期,市应急局牵头召开长江防溺水联席会议,进一步细化责任清单、优化联动处置流程。

  “我们现在巡逻更有底气了,因为背后有一张联动网络。”利港派出所民警徐广智表示。通过“警格+网格”融合机制,网格员将水域巡防纳入日常工作,一旦发现涉水隐患,及时上报,形成“隐患即时报、群众当场劝、疑难联动处”的闭环流程。

  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样关键。江阴水警与海事搜救中心、公益救援队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协同救援能力。同时还发动游泳协会、企业保安、护渔员等组成“志愿巡防队”,在长江沿线开展劝导。见义勇为基金会也开通“绿色通道”,奖励成功救助落水者的市民。8月初,4名勇救落水者的群众获表彰,极大激发了市民参与热情。

精准宣教+互动体验,全面提升公众防溺意识

  预防溺水,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是关键一环。江阴水警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开展精准宣教。针对学生群体,通过班级群推送电子海报和动画视频,提升防范意识;针对农村老年人,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开展“见面行动”,以真实案例开展“面对面”宣防;针对临江作业人员,则联合企业组织专题培训,6月以来已开展培训2场、覆盖50余人次。

  “老人家,最近天气热,千万不能图凉快就随便下河啊!”夏港派出所社区民警朱玉文在走访时总不忘多叮嘱几句。这种带着温度的“土办法”,往往比单纯发传单更有效。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江阴水警联合出入境边防管理站、长航派出所在黄田港公园举办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设摊宣传、发放手册、装备展示与模拟救援体验等形式,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以前觉得溺水事不关己,今天亲手操作了救生设备,才知道及时救援有多重要。”一位参加活动的市民感慨道。全市各派出所同步开展宣传活动,推动防溺宣传从“单向灌输”走向“双向互动”,真正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化作行动。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