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交警织密酷夏出行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5-08-20 09:27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八月热浪席卷,城市车流奔涌。傍晚6点的虹桥路口,执勤交警陈科伟目光如炬紧盯穿梭车流。突然,一道黄色身影闯红灯冲出——外卖骑手为赶单冒险冲刺!“停下!”陈科伟迅速上前拦停,“再急也不能拿生命冒险。”面对骑手的焦躁辩解,他指向正在过街的老人:“平台罚单可申诉,生命只有一次!”骑手注视着交警被汗水浸透的制服,默默接过了罚单。
面对高温、汛期与出行高峰叠加的风险挑战,江阴公安交警部门雷霆出击,昼夜不息,全面整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全力编织城市出行安全防护网。
精准勤务 织密路面管控网络
清晨7点,大桥路与人民路繁忙的路口,执勤交警奚杜伟抬手示意一辆右转未礼让行人的黑色轿车靠边停下。车窗摇下,司机张先生略显尴尬:“赶时间,没注意,真不好意思!”奚杜伟递上宣传单页,语气温和而坚定:“礼让行人既是法规要求,也是城市温度。”张先生诚恳接受处罚,表示一定牢记。
江阴交警将力量精准投放在早晚通勤高峰时段,城区重点路口及主干道上,固定岗与巡逻岗协同发力,织就一张严密的执法网。机动车斑马线前不礼让、非机动车任性闯红灯、逆向穿梭、违规载人、骑手头盔“形同虚设”等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均被纳入重点整治范畴。执法现场,“教育+处罚”双管齐下,让每一次纠正都成为一次生动的安全警示课。
夏夜活力四射,隐患也随之而来。针对这一特点,江阴交警创新启动“潮汐勤务”响应机制。在凌晨2点至5点、傍晚6点至深夜11点等关键时段,警力如潮汐般涌向餐饮娱乐聚集区、城郊接合部等警情多发地带,巡逻频次显著加密。
“吹一下,谢谢配合。”深夜11:30,在朝阳路临时检查点,民警薛军手持检测仪。一辆试图靠边躲避的轿车被迅速引导至检查区。车窗降下,一股酒气飘出。面对检测结果,司机王某懊悔不已:“就两杯啤酒,以为这么晚没人查……”薛军严肃告知:“侥幸是事故的温床,酒驾醉驾、超员超速、转弯不让行……这些夏夜‘杀手’,我们必严查到底。”
科技赋能 精准打击交通违法
深夜11点,临江路景观带。一阵刺耳的引擎轰鸣声撕裂了宁静的夜空,几辆非法改装的摩托车正肆无忌惮地追逐竞驶。几乎在同一时间,江阴交警指挥中心大屏上,智能系统已通过高清卡口抓拍,精准锁定了这几辆“炸街”车辆的位置和轨迹。路面警力迅速出击,成功拦截了这群“飙车党”。经现场查验,这些车辆均存在非法改装排气管等违法行为。
江阴交警的科技治理模式,核心在于“一张图”式的数据整合。他们将交通事故记录、市民违法举报信息、路面卡口监测数据等多维资源汇聚融合,依靠算法分析生成动态的管控清单。这张清单精准标注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等信息,成为靶向治理的作战图。
科技手段不仅服务于前端打击,更延伸至源头治理。江阴交警坚持“查车必查源”,将源头治理的触角延伸至车辆维修与配件市场。他们联合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对辖区内汽配城、修理厂展开高频次、拉网式排查,全力清除安全隐患。
在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中,检查组发现某汽修厂暗藏猫腻:其车间内存放着大量无合格证的改装排气部件。执法人员当场固定证据,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并查扣了非法改装部件。“打击这类‘黑窝点’,就是从源头上拧紧了非法改装的‘阀门’。”参与行动的交警部门负责人强调,“确保每一辆驶出厂门的车都符合安全与环保标准,是守护城市安宁的关键防线。”
立体宣教 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这VR事故体验太震撼了!刚才眼前一黑,真像撞上了,手心里全是汗。”市民李女士在江阴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摘下VR眼镜,心有余悸。讲解员立即接过话头:“这就是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的后果。特别是夏季高温,轮胎易软化,刹车距离更长,危险就在眨眼间!”
江阴交警将安全知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多个场景。在社区“安全微课堂”上,交警陈峰正播放一段监控视频:雨天一辆轿车因超速打滑撞上护栏。“大家看,雨天车速超过80公里/小时,水膜效应会让轮胎像踩在冰面上。”他敲着屏幕提醒,“雨天出行,控速是第一道保险绳。”
“紧急通知!启动防台风IV级应急响应!”上月末,台风“竹节草”过境,这条由“平安江阴”新媒体矩阵推送的预警通知,短短半小时阅读量破万。网友“平安是福”在评论区留言:“刚启动车子就收到推送,及时改道了,为公安速度点赞!”
从沉浸式教育基地的视觉冲击,到社区微课堂的案例剖析,再到新媒体矩阵的精准预警,江阴交警正用立体化宣传网络,将文明出行理念织入城市肌理。每一次对避险常识的传递,都是对生命至上的无声承诺;每一条及时推送的路况预警,都在为城市动脉疏通安全通道。
当安全知识从纸面走进心间,当警示案例由他人之事变为自身之鉴,一条条道路便真正成为承载幸福的纽带。江阴交警以创新之力紧绷安全之弦,只为让千家万户的灯火,永远映照平安归途。(来源:江阴警方2025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