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无锡网上公安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方资讯

1分钟凉爽VS一生遗憾,夏季玩水安全红线不能碰

发布时间:2025-07-16 16:1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夏季来临,气温节节攀升,清凉的水域成了人们消暑的好去处。然而,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河流、湖泊、水库、泳池甚至建筑工地的积水坑等,都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黑洞”。无锡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务必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水域,确保生命安全。

  一、简要案情

  1、2025年6月26日,三名中学生相约到郊外的一条河流游泳。其中一名学生自认为水性不错,独自游向深水区,不久后便开始挣扎。另外两名学生见状,急忙施救,但由于他们自身也不会游泳,不仅没能救起同伴,自己也陷入了危险之中。幸好附近有钓鱼的人发现并及时报警,消防人员赶到后将三人救起,但最初溺水的学生因溺水时间过长,造成了严重的身体损伤。

  2、2025年6月29日,一名5岁的儿童在小区附近的池塘边玩耍。看到水中有小鱼游动,便好奇地伸手去抓,不慎滑入水中。孩子的家长当时不在身边,等发现时孩子已经在水里挣扎。周围群众迅速展开救援,将孩子救上岸,但孩子因溺水导致肺部进水,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所幸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二、溺水原因揭秘

  (一)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人对溺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心存侥幸。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缺乏对危险水域的判断能力,看到水就想去玩,忽视了潜在的危险。一些成年人也认为自己水性好,不会发生意外,从而放松了警惕。

  (二)盲目施救导致群死群伤

  当发现有人溺水时,部分人由于缺乏正确的救援知识和技能,会盲目下水施救。结果不仅没能救起溺水者,反而使自己陷入危险,导致群死群伤的悲剧发生。

  (三)监护缺失

  在儿童溺水事故中,监护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家长或监护人没有尽到监管责任,让孩子独自在水边玩耍,一旦孩子发生意外,无法及时得到救助。

  三、警方提醒

  (一)远离危险水域

  1、不私自下水: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要牢记“六不”原则,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识别危险标志:学会识别危险水域的标志,如水深标识、禁止游泳标识等。对于有漩涡、暗流、水草茂盛等危险因素的水域,要坚决远离。

  (二)做好防护措施

  1、选择正规游泳场所:如果想要游泳,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有专业救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正规游泳场所。在进入游泳池前,要了解游泳池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2、配备防护装备:在进行水上活动时,要配备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救生衣、游泳圈等。即使是水性较好的人,也不要轻易脱下救生设备。

  (三)掌握正确救援方法

  1、呼叫救援:当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同时拨打110、120急救电话,告知溺水地点和情况。

  2、利用工具救援:可以寻找身边的绳索、竹竿、木板等工具,抛给溺水者,让其抓住后拉上岸。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身平衡,避免被溺水者拖入水中。

  3、心肺复苏:如果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为溺水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四)加强监护和教育

  1、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尤其是在暑假期间,要确保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教育孩子不要到危险水域玩耍,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安全讲座、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同时,要组织学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及时救援与就医

  如果不幸发生溺水事故,在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其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溺水者有呼吸、心跳,要将其身体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要按照上述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急救,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