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接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5-07-14 09:07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首接那些事儿
经开分局华庄派出所 王一
接警台前一方天地,竟也成了人间百态的展台。我初来时,尚以为此处不过是案件流转的中转站,后来才知,这四壁之内,自有一部活的《警世通言》。
报警电话时常在深夜响起。有一回,电话那头是个醉汉,口齿不清地嚷着要举报月亮偷了他的影子。我耐着性子听他胡言乱语了半个时辰,末了他竟哭起来,说连影子都不要他了。白日的接警处更是热闹。前日来个穿貂皮的妇人,牵着条系红绳的哈巴狗,说是要告小区里的流浪猫意图谋杀她的"儿子"。那狗冲我吠了两声,倒真像是会告状的。我照着老民警教的法子,给她倒了杯茶,听她絮叨了四十分钟。茶水续了三回,她的怒气倒消了大半,临走时还夸我们派出所的茶叶好。可见有时候百姓要的不过是个倾听的耳朵,案情反倒其次。
最令人唏嘘的是那些走失老人的家属。他们来报案时,眼神里都带着钩子,恨不得从我嘴里钩出好消息。有个中年汉子,父亲患痴呆走失三日,他来时眼睛通红,手里攥着寻人启事,纸张都被汗水浸皱了。后来老人找到了,他特意来送锦旗,旗子上的金字在阳光下晃得人眼花。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接警台像极了戏台,每日上演着悲喜剧,而我们这些穿制服的,既是观众也是配角。
也有啼笑皆非的时候。上周有个小学生来“自首”,说他偷吃了同桌的半块橡皮。我板着脸做了笔录,他战战兢兢地从兜里掏出五毛钱说要赔偿。我终是没忍住笑,告诉他这等“大案”还是移交班主任处理吧。孩子如蒙大赦,跑出门时还差点绊了一跤,老师傅说这孩子将来必是守法公民。
雨天的接警处总显得拥挤。躲雨的人、问路的人、纯粹来歇脚的人,把长椅坐得满满当当。有个流浪汉常来,也不报警,就缩在角落读旧报纸。有次我见他对着招聘广告发呆,便借口整理资料,把过期的招工信息都给了他。后来再没见过他,不知是否找到了归宿。这小小的接警处,于某些人竟是改变命运的驿站。
夜班时最是难熬。灯管嗡嗡作响,墙上的挂钟走得格外响。偶尔有飞蛾扑打窗户,那声音像极了轻叩门扉。这时候最容易思绪翻涌——前日报案的老太太可有人照顾?那个曾声称被跟踪的姑娘是否略微心安?法律条文在此时显得格外苍白,倒是那些报案人惶恐的眼神,在记忆中愈发清晰。
实习生活过半,我渐渐懂得,这接警处原是个奇特的所在。它像面镜子,照见市井百态;又像筛子,滤出人间悲欢。每个进来的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而我们这些穿警服的,尽管只是暂时的听众,却也有力量成为某段故事的改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