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无锡网上公安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开分局 / 警务公开

《警察与赞美诗》之 警徽下的沉思

发布时间:2025-06-20 14:5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警察与赞美诗》之 警徽下的沉思
经开分局东绛派出所 赵益纯
 
    《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经典短篇小说,讲述了流浪汉苏比在冬季来临之际,为了能在监狱里度过寒冬,故意实施一系列犯罪行为。他去豪华餐厅吃霸王餐,扰乱治安,甚至调戏妇女,然而警察却对他的这些行为视而不见,始终没有将他逮捕。就在苏比听到教堂传来的赞美诗,内心受到触动,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时候,警察却突然出现,将他逮捕并送进了监狱。
    初读这个故事,会觉得它充满了荒诞与诙谐,苏比一系列刻意的犯罪行为和警察的“无动于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却能深刻感受到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对警察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种荒诞情节不禁让人反思,在现实生活中,警察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时,究竟该如何抉择和行动?
执法之思:从书中汲取的现实启示
    01 现实中警察面临的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警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面临诸多困境。比如,面对生活失意的醉汉,他们既要维护公共秩序,又要考虑醉汉的人身安全和背后可能存在的生活问题;面对误入歧途的少年,不仅要依法处理他们的违法行为,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处理经济纠纷的当事人时,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纠纷,同时还要兼顾双方的利益诉求,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这些情况都考验着警察的执法智慧和应对能力。
    02  执法需刚柔并济
    警察的执法工作既需要有力度,严格执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绝不姑息;同时也需要有温度,关注执法对象的实际情况和人性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在处理案件时,不能仅仅依靠冰冷的法律条文,而要充分考虑到案件背后的人情事理,用温暖和关怀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执法的目的,让法律得到尊重和遵守,同时也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03  避免机械执法误区
    书中警察刻板地执行任务,忽略了苏比表象背后的生存困境,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实际工作中,警察应避免陷入机械执法的误区。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指标,而要深入了解案件的全貌,关注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在执法过程中,要积极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走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让执法工作真正发挥作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赞美诗之喻:警察职业的终极意义
    赞美诗”的象征意义:
    书中的“赞美诗”代表着救赎与希望,它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和美好。当苏比听到赞美诗时,他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从而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在现实社会中,“赞美诗”也象征着警察职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即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和希望,让社会充满和谐与美好。
    警察工作与“赞美诗”的联系:
    警察的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调解、每一次抓捕,都是对正义的坚守和捍卫,就如同“赞美诗”对人们心灵的洗礼和净化。他们在面对犯罪行为时毫不退缩,坚决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处理邻里纠纷、社会矛盾时,耐心细致地调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工作看似平凡,但却意义重大,每一个行动都在为社会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谱写着社会和谐的乐章。
    亲身体会与感悟:
    曾经参与调解的一起邻里纠纷让我深刻体会到警察工作的意义。当时,当事人双方因琐事剑拔弩张,矛盾一触即发。我们没有简单地按程序处理,而是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从情感和利益角度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平衡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看到双方握手言和的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这就像奏响了一首“赞美诗”,虽然过程可能充满艰辛,但最终带来的是和谐与美好。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