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向着梦想奋勇前行
发布时间:2024-12-27 08:42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2024年,江阴公安在上级党委政府与公安机关的有力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无锡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始终秉持“创造经验、作出示范、走在前列”的高标准定位,不断深入推进攻防一体化实战改革,积极探索并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守卫人民幸福安宁积极贡献力量。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方能致远;重任在肩,更需策马扬鞭前行。回首往昔,江阴公安的2024年处处闪耀着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为民务实的光辉,这些光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我们的初心。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一年的“闪光点”,坚守初心,向着梦想奋勇前行。
1.强化风险防控 筑牢社会安全屏障
江阴公安全力防控公共安全风险,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面实行交警责任区制度,研发应用“交通超图”,推广工程运输车“主动刹车”系统,并对12条江阴挂牌督办道路、1条无锡挂牌督办道路进行整改。在全省率先建立危险驾驶公检法司协同治理机制,年内交通事故数量下降明显。落实基层消防安全“两张清单”,将全市7900余家公安监管的“九小场所”、2800余家群租房、200余个集宿区全部纳入“社区超图”进行可视化管理,共整改安全隐患3600余处,全力预防火灾事故发生。针对重点景区和大型活动现场,采用先进安保管理系统,实现了全要素的可视化管理,年内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安保任务146场。
2.专业合成打击 全面提升打防效能
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江阴公安注重专业合成,全面提升打防质态,年内共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6300余人,破获刑事案件3300余起。掀起“太湖云盾”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精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市盗窃居民住宅、路边店、车内财物三类案件的破案率均有大幅提升。精心打造专业作战队伍,组建“猎鹰战队”,构建专业研判预警模型,实现对未成年人盗窃行为的快速预警与精准打击,成功拦截并破获多起相关案件。在打击治理电诈方面,重拳出击,实施多项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反诈机制,致力于提高市民反诈知晓率,成功破获多起电诈案件,追赃挽损3300余万元。此外,江阴公安还重塑合成侦查中心,构建高效作战机制,凭借强大的专业实力和合成作战能力,成功处置一批重大案件。
3.深化改革创新 加速新质战斗力跃升
江阴公安秉承“专业+机制+大数据”核心理念,全力推进攻防一体化实战改革,加速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形成与跃升。在巡逻防控层面,精准施策,城区优化澄江警务工作站布局,实现“一站对四所”高效联动,并建成投用西郊快反支点与高铁警务室,织密主城区及未来新城防护网。在乡区,江阴公安强化派出所巡处专业队建设,处警占比高达95.6%;同时,推动社巡处一体化进程,联动片区巡特警铁鹰、交警铁骑,构建联巡联控新格局。积极践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理念,以“在社区”为标准,确立中心警务室为核心的区域联勤模式,社区民警在岗率达99.3%,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铸就辖区平安坚实基石。
4.智慧警务赋能 提升警务效能水平
在智慧警务领域,江阴公安持续发力,深化“苏警数智”行动,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全面提升警务效能。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运作模式在全省“苏警数智”推进会上作为典型交流,大数据实战赋能中心入选无锡市科技兴警先导单位。三房巷派出所获评科技兴警先导支撑点,徐明创新工作室入围科技兴警创新工作室,徐仿敏获评科技兴警领军人才,这些荣誉彰显了江阴公安在科技兴警领域的卓越成就。积极探索前沿科技与公安实战的深度融合,与多家顶尖科技企业携手,共同推进公安数字化建设。自主研发的“空地一体化智慧平台”项目更是在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为打防质态的全面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5.树牢民生导向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阴公安积极融入全市现代化县域示范建设,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主动担当护航经济发展的重任。在助力经济发展过程中,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监管、引才引智等工作,组织机关部门和派出所深入企业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收集问题与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重点企业建立经侦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又选取部分大型企业新建经侦工作站与知识产权服务前哨,实现“站哨合一”,为企业提供前瞻保护与前置服务。这些工作站成立以来,已服务多家企业,接受大量咨询,并有效堵塞了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在打击涉企违法犯罪方面,常态化牵头金融、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部门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成功为企业挽回并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同时,还成功发起了多起全国集群战役,有力震慑了涉企违法犯罪行为。
6.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群众满意度
江阴公安高效推进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优化政务服务方面,做精“太湖e警”,创新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积极推进“免交证、办成事”,不断深化“一网通办”“一门通办”,公安网办中心在线办理事项增加至111项。在南理工江阴校区设立全省首个高校公安政务便民服务点,并在中信泰富特钢、飞达驾校等企业,及利港后梅、月城水韵等社区新建4个公安政务服务延伸点,有效满足群众“就近办”需求。在深化“e路通”机制方面,对轻微交通事故实施警保联动、视频连线及网上定责,确保全市8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能够快速处理,切实保障群众的安全与便捷。
7.重塑警方形象 构建紧密警民联系
在创新警方公共关系方面,江阴公安迈出坚实步伐,致力于构建更为紧密的警民联系。推行“向您通报”工作制度,确保定期向刑事案件受害人详尽通报案件进展,耐心倾听其诉求,积极争取理解与支持。深化“听我一言”机制,打造“听我一言”互动平台,广开言路,全方位收集并整合群众意见建议,主动倾听民众心声,不断优化公安服务举措,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关切。精心策划警营开放日活动,诚挚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警营,近距离感受公安工作的点点滴滴。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警民关系在共融中迈上新台阶。
8.全面从严治警 锻造过硬公安队伍
江阴公安坚持全面从严治警不动摇,锚定“四个铁一般”的高标准,全力推进公安队伍的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在强化思政引领方面,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炼形成“就应该这样”的党性观念,促使全警政治忠诚得到深度锤炼。注重完善正向激励机制,以“群英榜”为核心,树立榜样力量。精心策划民警荣休与新警入职仪式,推出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爱警举措,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进的警营生态环境。各项举措的有力推出,让江阴公安队伍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展现出过硬的纪律作风和强大的战斗力。
9.深化法治建设 推进执法规范化
江阴公安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构建“1234”执法监督体系,建成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接报案中心,显著降低全局执法问题比例,被省公安厅推荐参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在执法培训方面,创新“法治夜校”,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科”“专科”兼备的公安法治人才队伍,构建联动工作格局,提升执法公信力。聚焦警情、侦查、办案三个环节,分段开展执法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常态可视化复盘制度、职能部门全周期指导关键环节、跟踪督导案件情况、严把“出口关”等举措,有效推动执法监督的精细化、专业化,为法治公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0.实施人才强警 驱动公安事业发展
江阴公安深入实施人才强警战略,致力于完善“数字警营”标签体系,精心打造人才库,为公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依托工作室、随岗培训点等平台,实施“蹲苗孵化”计划,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公安人才,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在人才合作与交流方面,积极拓宽合作渠道,与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多位民警被聘为研究员、客座教授、讲师等,实现了公安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深度融合。此外,还涌现出徐仿敏、王波等一批荣获全国及省级荣誉的代表。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彰显了江阴公安的人才实力,也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