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公安“警网融合”筑基石 开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12-11 10:0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如今,在江阴的大街小巷,社区网格员与民辅警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这正是江阴公安积极探索“警格+网格”联动融合新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打造“信息共采、政策共宣、隐患共排、防范共治、矛盾共化”的治理新机制,实现了警务工作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今年以来,江阴公安秉持创新理念,不断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紧密结合“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方向,围绕社会治理大局,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这一过程中,江阴公安积极推动“人员、机制、职责”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融合共治”的跨越性转变,为江阴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了全新局面。
统筹协调推进,开启警网融合新征程
今年5月,江阴市深化警网融合工作部署会召开后,江阴公安迅速响应,锚定目标,压实责任,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推动“警格”与“网格”的深度融合。
为实现这一目标,江阴公安对社区警务团队职责进行了细化,并通过考核规范化、融合常态化等措施,有效引导网格员等群防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社区民警与网格员携手,共同做好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处、反诈防骗宣传等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治理合力。
“警网融合”不仅是公安与网格的结合,更是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的深刻变革。江阴公安多次下发通知,强调深化“警网融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理顺工作流程,实质参与社区治理,确保“警网融合”工作真正落实到指挥层和执行层。
为确保“警网融合”工作有力推进,江阴公安积极对接政法委、城运中心等部门,力求机制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同时,派出所主动与属地职能部门和村社区对接,根据辖区实际和人员配置,共同商定流程机制和融合细节。
此外,江阴公安还注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按照“一员多岗、一岗多能”标准,根据辖区治安特点,开展了包括人口信息数据采集、隐患排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社区民警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我们要确保每一名社区民警都能成为警网融合的桥梁和纽带,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人口大队相关负责人强调。
聚力合力运行,夯实警网融合之基石
在推进“警网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江阴公安依托社区民警兼任“两委”干部及兼职副网格长的独特优势,积极推动力量融合、工作融合和机制融合。
“我们每周都会组织社区辅警、网格员参加工作例会。”徐霞客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军说道。他不仅是社区民警,还是该社区的兼职副网格长。结合辖区流动人口和治安状况,他统筹安排调度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王军的带领下,社区辅警和网格员们积极投身于流动人口人房登记、出租房屋安全管理、涉稳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中。
江阴公安紧扣“力量联动、数据联采、风险联排、隐患联处、矛盾联调”的要求,积极开展网格化数据验证和走访任务下派、审核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派出所已成功验证审核网格员走访数据20余万条,其中有效数据占比高达65.8%,核验效率显著提升。
在出租房屋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方面,江阴公安紧抓社区民辅警与网格员两支队伍,实施精细化、闭环式管理。今年,通过走访排查,共发现并整改出租房屋内风险隐患4400余处,办理涉出租房各类案件200余起,有力保障了社会安全。
在机制融合方面,江阴公安持续优化人房数据采集核验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人房数据管理合力。同时,有力推动各镇街落实“1+5+N”联席机制,围绕重大矛盾纠纷定期开展联席会商、风险评估、联查联动,切实增强了预防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的能力。
健全支撑机制,筑牢警网融合之后盾
为了保障“警网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江阴公安构建了一套全面而高效的支撑保障机制。
在平台支撑方面,江阴公安围绕实有人口管理和风险要素监管等核心任务,全量采集并汇聚各类数据资源,实施标签化、可视化、集成化管理。通过推进“社区超图”应用,实现了对基础要素的全方位掌控和全周期管理。今年以来,全市社区民警在社区超图共向网格员下派走访任务1.6万余条,为网格员提供了精准指导。
在数据赋能支撑上,江阴公安创新性地搭建了一系列大数据模型,结合AI智能语音技术,打造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助手。这一举措摒弃了传统的人力排查方式,实现了数据的模型化精准管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门牌实现流动人口基础信息一体化采集、数据资源一张网共享、智能应用一扫式服务。”江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流动人口通过二维码门牌自主申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2万余人,登记率显著提升。
此外,江阴公安还高度重视督导检查支撑。通过下沉督查、挂牌督办、交叉检查等形式,直插基层一线,及时补盲补缺。今年以来,已经实地检查集宿区、群租房、工地340余处,检查核对流动人员信息2300余名,发现并整改隐患70余处。“我们要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真正落实到‘最后一米’。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警网融合’工作取得实效,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江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来源:江阴警方2024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