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药”套路深,寻医问药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4-06-19 09:20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近年来,保健品行业开始兴起,不法分子通过假借“高科技”“内部特供”“中西合璧”等概念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利用登门、网销等手段对中老年人群体进行“精准诈骗”。宜兴警方提醒广大群众,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及其所谓的“特效药”,尽量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诊断,以免上当受骗。
一、真实案例
1、2024年5月8日,在南京市秦淮区侯家桥菜场,报警人称有人在售卖一种类似甘草的草药,对方谎称该药可以有效“抗癌”,其购买使用后发现此药并无效果,共计损失人民币600元。
2、2024年5月14日,在溧阳市中医院东院区住院部5楼,报警人称其在住院期间,有一名自称为教授的男子谎称自己有内部特供的“抗癌药”可以治疗癌症,受害人信以为真向其转账后发现该药并无“抗癌”效果,共计损失人民币16827元。
3、2024年5月18日,报警人称其母亲在家中刷小红书时,有一陌生人谎称自己有部队特供的“抗癌”保健品,其母亲按照要求欲向对方转账45000元,后因银行卡号输错,未造成财产损失。
二、案件分析
1、作案时间:全天候,无固定作案时间;
2、作案目标:针对中老年人群体;
3、作案手段:不法分子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作案目标,谎称自己有“内部特供药”以此推销自己的假冒伪劣产品,诱使被害人支付高额货款,进而牟取利益。
三、警方提示
1、购买相关药物,请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平台或药店,不要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人员所谓的“内部渠道”,可密切关注官方信息,谨防诈骗。
2、严禁个人以任何形式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药品、医疗器械属特殊商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条款规定,经营药品需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个人非法经营药品和医疗器械情节严重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遭遇类似诈骗,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保存好相关证据和信息,并提供给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