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诈骗黑手已伸向“育儿补贴”!
发布时间:2025-09-12 10:17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2025年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育支持政策进入全新阶段。根据《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自今年1月1日起,所有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均可享受每孩每年3600元的现金补贴。这项惠及2000万家庭的民生政策,预计每年发放补贴资金超700亿元,通过线上“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与线下户籍地双渠道申领。随着8月下旬各地陆续开放申领系统试运行,诈骗分子正利用政策过渡期的信息差实施犯罪。无锡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务必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认准官方渠道辨识违法分子花样套路,避免遭受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一、常见诈骗类型解析
1、“精准信息钓鱼”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新生儿出生日期、父母联系方式等信息,冒充卫健委、财政局发送含虚假链接的短信,声称可领取“育儿补贴”,附带钓鱼链接,诱导填写银行卡、身份证等敏感信息,后续实施盗刷或信息倒卖。
2、“高仿政府网站”诈骗:犯罪团伙制作与正规政务网站界面高度相似的虚假网页,域名常伪装成“zwfw-gov.cn”“12345-sf.gov”等近似形态,在显著位置设置“育儿补贴申领”浮窗。当受害者输入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后,诈骗分子会同步获取验证码实施盗刷。
3、“群组病毒传播”诈骗:在母婴群、小区业主群中,骗子冒充社区工作人员发布“补贴截止登记”“未登记视为自动放弃”等虚假公告,诱导群成员扫描二维码填写信息,二维码可能直接窃取支付账户权限,或跳转至钓鱼页面收集个人信息。
4、“ATM机英文界面”诈骗:部分诈骗电话以“验证收款资格”为由,指导受害者前往ATM机操作。骗子会要求切换英文界面,谎称输入“激活代码”(实为转账金额),诱骗受害人自主完成转账。
5、“人脸劫持技术”诈骗:以“补贴申领需人脸认证”为名,诱导受害者开启屏幕共享或下载远程控制软件,实则截取人脸生物信息,用于非法网贷申请或账户盗用。
二、警方提醒
1、认准正规官方渠道:所有育儿补贴政策均通过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域名必含gov.cn)、“国务院客户端”APP及官方政务公众号发布。申领操作仅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育儿补贴”微信/支付宝小程序两大正规入口,拒绝任何第三方链接。
2、敏感信息防护铁律:牢记政府机构绝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或要求人脸识别。如遇对方要求提供上述信息,立即挂断并拨打110举报。建议专门办理一张补贴接收专用银行卡,不与主要账户关联。
3、“三不”操作守则:(1)不点击:所有带有链接的“育儿补贴”短信均视为诈骗。(2)不转账:正规补贴无需缴纳任何“手续费”“保证金”。(3)不共享:拒绝所有屏幕共享、远程控制等操作要求。
4、做好谣言破解工作:育儿补贴申领无截止日期,2025年1月1日前出生的婴幼儿可按月折算领取,不存在“过期作废”情况。对于群传播的“末班车”谣言,请通过12345热线核实。
5、做好技术防护措施: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对疑似诈骗网址进行主动拦截。建议关闭微信“允许陌生人查看10条朋友圈”功能,防止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