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铸警魂 热血护平安
发布时间:2025-05-07 09:58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巷尾,在危机四伏的案发现场,在万家灯火的社区院落……一群身着藏蓝警服的青春身影,正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新时代的平安答卷。让我们走进江阴警营,聆听江阴公安的青年民警用热血浇灌理想、以生命守护平安的青春故事。
以青春之我 铸平安之路
交警大队 钱沈楠
站在川流不息的街头,警徽在阳光下折射出责任的光芒。从穿上这身警服起,“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便深深镌刻在心底。三年来,我在红绿灯交替中感知民生温度,在车水马龙间丈量平安尺度。
台风“贝碧嘉”来袭的那个雨夜,让我真正理解了守护的意义。狂风将300米隔离护栏撕扯成扭曲的“长龙”,积水漫过膝盖,雨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倒伏的金属构件在雨幕中闪着寒光。当中队长下达抢修指令时,我和同事们扎进雨幕,扶护栏、夯基座……还记得,辅警老张半个身子泡在积水里固定基座,朝我大喊:“把警示牌再往东挪!”当最后一片护栏归位,看着车灯重新在整齐的“银龙”间流淌,肩头的淤青都化作了欣慰——我们扶起的不只是护栏,更是群众归家的平安路。
“温情执法”的信念,在一次紧急救援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去年盛夏晚高峰,对讲机里传来孕妇临产的紧急求助。战友小施在车流中“劈”出生命通道。在一声声警笛声中,车辆默契地侧身避让,11分钟生死时速,当孕妇平安送进产房,她丈夫塞来矿泉水,反光背心上洇开“警察”二字的水痕,那是群众用信任写就的勋章。
有人问,整天与红绿灯、斑马线打交道是否枯燥?一点都不,在我眼中,街头巷尾的每一声致谢、每一次敬礼,都是最珍贵的记忆。无论是寒冬深夜处理事故时递来的热茶,还是暴雨中司机摇下车窗递出的雨伞,这些细碎的温暖汇聚成我不竭的力量源泉。
作为新时代青年交警,我将继续把初心化作标准手势,让担当融入执法细节,用青春守护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烟火气。
蛛丝马迹间的正义追寻
刑警大队 何志浩
5载春秋,1826个日夜的摸爬滚打,让我在指纹与血迹交织的战场读懂:刑警的荣光,藏在受害人重燃希冀的泪光里,刻在万家灯火安宁的倒影中。
2021年的那个暴雨夜,80岁王奶奶蜷缩在被撬开的饼干盒前的身影,成了我刑警生涯的启蒙课。被盗的93000元是她摆摊16年积攒下的,每张钞票都饱含早市霜寒与正午炽热。当她攥着我的警服,说出“这是给孙子上大学的钱”时,我顿感肩上责任沉重。此后的72小时,我们反复比对、反复推敲,直到那道月牙形疤痕刺破迷雾。跨省追回钱款后,老人把失而复得的布袋紧贴胸口,泪水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蜿蜒成河。那一刻我恍然惊觉,刑警的青春不只是影视剧的枪林弹雨,还有绝望中托起希望的温度。
重庆杨家坪的那次追捕行动,让我领略了刑侦的另一种维度。40℃高温下,复杂的背街小巷人流密集。三天三夜的走访排查中,技侦数据暂未破解的线索,却在酸汤鱼的辛辣气息里突然显形,凝结成破案密钥,让我们锁定了嫌疑人。
去年深冬的保险柜失窃案,则教会我用草木皆兵的眼光丈量世界。光秃秃的梧桐树在寒风中簌簌作响,树皮上几道细微划痕在强光手电下显形。当我攀上10米高的树杈,指尖触到混合金属碎屑的泥脚印时,下方屏息凝望的工人们突然爆发出欢呼——树顶俯瞰的视野,正对着财务室通风窗隐秘的开启角度。零下5℃的夜风灌进领口,却浇不灭真相浮出水面时的炽热。
这5年,键盘敲击的星火点亮过942次黎明,跨境追捕的风霜在肩章烙下印记。从暴雨中的月牙疤痕到梧桐树梢的金属碎屑,从酸汤鱼的特殊配方到云端数据的精准锁定,刑侦战场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变迁,但刑警守护平安的初心始终如淬火钢刃般纯粹锋利。
用担当温暖人间烟火
治安大队 许恺(左一)
每当审讯室的灯光在深夜熄灭,每当犯罪窝点的大门被破开,每当受害人的掌心传来温度,我总在思考这身警服承载的使命。直到看见街头巷尾的万家灯火,我终于明白:人民警察就是人间烟火的守夜人。
作为治安大队(环食药侦)民警,我和战友们日夜守护着“舌尖上的安全”与“夜幕下的安宁”。去年春天,游泳馆相识的老张向我展示了一瓶“古方鼻炎通”,他眼中闪烁的希望让我警觉。经检测,这瓶标榜纯中药的“神药”竟含违禁西药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面对检测报告单上刺目的字样,我仿佛看见无数个“老张”在吞服毒药。
资金流追溯遇阻时,我另辟蹊径从快递单切入,最终锁定外省某地的假药窝点。无人机穿透乡村的暮色,将搅拌机轰鸣的制假厂房尽收眼底。破门而入的那刻,晨光照亮满地泛着冷光的假药瓶,也照亮了正义到来的时刻。当老张捧着锦旗局促地站在大厅,我知道,守护百姓“药罐子”的承诺正在实现。
记忆里还有另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春天。妻子临产那夜,特大组织卖淫案进入收网阶段。产房里的阵痛声与审讯室的啜泣声在我耳畔交织,凌晨3点的破门声与新生儿的啼哭声在时空两端共鸣。两天两夜的鏖战后,看着被解救的10名少女裹紧大衣的身影,手机里儿子的照片让我眼角湿润。同事笑说儿子“小铠甲”的乳名时,我知道这身警服就是护佑生命的铠甲。
有人问警察这么拼图什么?当被解救的姑娘重获新生,当群众餐桌飘起安心饭香,当儿子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抓坏人”,答案就在这人间烟火中。我们用专业穿透黑暗,用担当温暖四季,让每扇窗后的笑容都安然绽放。这,就是人民警察的终身誓言。
青春“重量”构筑钢铁防线
巡特警大队 朱林威(右一)
当晨光穿透值班室的玻璃,我作战靴上昨夜出勤的泥泞仍泛着湿润。训练场浸透的作训服、冬夜结霜的防弹背心、暴雨中的警戒线,这些具象的重量正化作责任的勋章,烙印在巡特警的青春里。
6.5公斤是狙击枪的重量,亦是生命的重托。腊月二十三,零下15℃,我伏于天台,CS/LR4型狙击镜中,逃犯太阳穴随呼吸起伏。队长称嫌犯情绪失控,危险一触即发。6.5公斤枪体稳如磐石,抵肩肌肉却颤抖不已。逃犯拽人质挡身前,我汗珠凝冰晶。在歹徒掏打火机瞬间,我精准击穿其右手腕……我猛然惊醒,所幸是一场噩梦,但这6.5公斤却承载着城市安稳与团圆希望。
39.5公斤是排爆服的重量,亦是信任之托。去年初春,面对商场IED炸弹时,老许走向储物柜的背影至今仍烙在我的记忆里。倒计时的猩红数字下,他扣下面罩的金属咬合声穿透寂静。当剪断最后一根导线时,防爆服内衬已能拧出汗水——所幸是场虚惊。后来整理装备时,我发现他内袋藏着儿子的照片,原来这39.5公斤的铠甲,包裹着赶赴家长会的承诺。
75公斤是战友的体重,丈量着使命的如山之重。三伏天障碍场上,小杨第七次摔落时,膝盖渗出的血迹在45℃高温里凝结。这个浙江汉子推开搀扶,带着满臂擦伤翻越高板的身影,最终熔铸成全市特警比武的金牌。当他因眩晕跪倒时,我忽然懂得,75公斤承载的是永不言弃的警魂。
123公斤是4箱子弹的重量,更是千锤百炼的岁月回声。暴雨中的射击位上,新队员小沈虎口的鲜血在92式手枪后坐力中飞溅。当第4箱子弹在泥水中打完,靶纸上的同心圆记录着从颤抖到稳定的蜕变。这123公斤铺就的弹道,终将在危急时刻一锤定音。
狙击枪的金属纹路镌刻生命温度,排爆服的厚重纤维书写平安注脚,训练场的血汗结晶成万家灯火。站在警徽下,青年民警守护家国的热血永远滚烫。
科技赋能社区 匠心守护平安
周庄派出所 张涛
在周庄村5.8平方公里的辖区里,我和团队用科技织就平安网,以真心搭建连心桥,探索出“智安先锋”社区治理新模式。
科技赋能,让平安触手可及。去年夏天,面对走失儿童的紧急求助,我们依托智能监控系统,仅用10分钟就锁定孩子踪迹。这样的高效源自“智安先锋”工程的深度应用:人脸识别系统让可疑人员无所遁形,高空抛物监控监督并消除头顶隐患,视频轮巡实现24小时全覆盖。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预警成功抓获跨省流窜盗窃团伙,智能阻车系统实现32家群租房电瓶车火灾“零发生”。如今,科技防线已成为群众信赖的“守护神”。
暖心服务,把百姓当自家人。去年寒冬,王大爷执意投资理财项目,我带着案例上门劝说:“利息高十倍,本金没了怎么办?”3个小时的真情沟通,终于让老人醒悟。这让我更坚定:警务工作既要执法力度,更需服务温度。我们组建的“为民服务小分队”,联合网格员、法律顾问、保安队长,为企业调解劳资纠纷,为老旧小区筑牢防盗网,在校园门口设立“护学岗+法治课”双保险。外来务工人员老刘感慨:“以前觉得警察是管人的,现在才知道是帮人的!”
多元共治,激活社区“善治密码”。面对邻里纠纷,我们邀请社区老干部组建“和事佬小组”,用情理法化解矛盾。上月两户居民因垃圾堆放剑拔弩张,社区刘阿姨一句“远亲不如近邻”,让怒火化作笑声。针对停车难题,我们推动物业、业主召开“圆桌会议”,创新“潮汐停车”模式。方案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争论,最终实现车位利用率提升40%,赢得满堂掌声。
如今,“有困难找小张”已成为居民的口头禅。清晨校门口的击掌问候,傍晚广场上的家长里短,这些温暖瞬间让我深切体会:平安社区不是冰冷管控,而是热气腾腾的守护。
藏蓝使命的青春接力
徐霞客派出所 吴琦城(右一吴琦城,左一吴广兴)
去年夏天,我初入警营,第一次见到师父吴广兴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个抱着案卷冲进办公室的清瘦身影,与我年龄相仿,却用掌心的老茧诉说着八年从警的淬炼。作为新警的我,面对接处警、做笔录这些基础工作都如履薄冰。是师父手把手教我规范执法动作,耐心陪着我从观摩到实践,用“别慌,我陪着你”的承诺,让我在实战中逐渐长出警察的筋骨。
记忆最深的,是师父给我的第一次“实战考核”。辖区一名群众汽车的四个轮胎全部失压的警情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调监控要关注进出小区的时间差”“现场勘查注意轮胎划痕方向”,师父的提点让我迅速锁定嫌疑人。审讯室里,面对嫌疑人的嚣张气焰,师父猛地拍桌震慑:“端正态度!”随即示意我出示证据链。当嫌疑人在铁证面前最终坦白是因停车纠纷泄愤时,我警服的后背已被汗水浸透。
本以为案件就此告捷,真正的考验却在调解阶段来临。车主坚持高价索赔,嫌疑人拒不认账,双方僵持不下。师父轻拍我肩头:“记住,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随即带着我联合调解员,拿着定损报告逐条分析,对照法律条文耐心调解,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
在师父身上,我读懂了青年民警的担当。他会在凌晨3点反复回放监控画面,只为捕捉关键帧;能在调解室连续工作5小时,虽然嗓音沙哑。8年间,他办理了无数起案件,每一起都烙印着“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的信念。
如今,我逐渐褪去青涩。每当处置完纠纷看到当事人释然的神情,每当巡逻时群众主动递上矿泉水,我更能体会师父常说的那句话:“警察的荣耀,就藏在百姓那声颤抖的‘谢谢’里。”
警徽下的青春接力从未停歇,我们这一代青年民警,正以“好公安 很平安”的坚定信念,在每一起警情处置中传承使命,在每一次为民服务中续写荣光。当警营新苗成长为栋梁,藏蓝使命的火炬,必将在我们手中永远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