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 协同作战 江阴公安构建全链条反诈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25-03-26 10:21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产业化、跨境化新趋势,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面对这一挑战,江阴公安锚定“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持续深化“天网”“心盾”两大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反诈工作,通过构建高效机制、实施精准打击、深化社会共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反诈格局,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机制引领 构建反诈“中枢大脑”
“当预警系统弹出高危信息时,我们立即启动应急联动机制。”在江阴公安反诈中心,值班民警指着电子屏幕上滚动的数据介绍。为有效打击电诈犯罪,江阴公安在建立健全反诈机制上下足了功夫。反诈中心实现了实体化运行,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作战体系,成为全市反诈工作的“中枢大脑”。
前不久,辖区某公司财务人员张女士遭遇“冒充老板”骗局时,反诈专员立即指派派出所民警上门开展劝阻工作,同时通过紧急止付系统成功拦截80余万元。这场“真假老板”的隔空较量最终以警方及时处置、守住群众“钱袋子”告终。
反诈中心整合了全局50余名专业警力,打造出接警处置、预警拦截、资金查控“一站式”作战平台,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处置。同时,反诈中心还承担起统筹协调、信息共享、技术支持等职责,与网安、大数据等警种部门联动,建立“接警—研判—打击—挽损”全流程闭环机制,并与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构建“绿色通道”,实现涉诈信息即时共享、涉案资金秒级冻结。
为提升反诈队伍的专业作战能力,江阴公安推出“靶向赋能”计划,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围绕资金追踪、预警劝阻等核心环节,制定标准化操作手册,并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复盘等方式强化技能应用。“过去面对新型诈骗手法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如今通过常态化培训,我们的预警拦截成功率大大提升。”一名基层反诈民警表示。
多维出击 织密打击“天罗地网”
面对电诈犯罪产业化升级态势,江阴公安以“数据战”破题,依托大数据建模、网络反制技术,对黑灰产实施源头打击。前不久,警方在侦办一起裸聊诈骗案件过程中,深挖出一个为境外诈骗集团提供技术支持的犯罪团伙,串并全国案件7起,追赃挽损100余万元,摧毁了一条跨境“技术黑链”。“我们由刑侦部门全量承接电诈案件侦查工作,通过深挖线索、溯源追踪,全力侦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全力为群众追赃挽损。”江阴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涉诈资金转移“线下化”“隐蔽化”新特点,江阴公安及时调整打击策略,搭建取款预警模型,强化与银行协作,对频繁大额取款、多账户资金归集等行为实时监测。3月12日,某银行柜员发现客户李女士短期内多次提取现金且神色慌张,立即触发预警机制。警方迅速出击将遭遇投资理财诈骗的李女士成功唤醒,并抓获线下取款的犯罪嫌疑人2人。“银行网点成了反诈‘前哨站’,我们与公安的联动越来越紧密。”该银行负责人表示。
同时,江阴公安积极落实阵地管控措施,对黄金及手机销售商户、快递网点、网约车公司等核心阵地进行全面治理。通过底数排摸和人员登记工作,警方详细掌握了各场所的经营情况和从业人员信息,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档案。此外,反诈中心还定期向商户转发反诈宣防推文,提高他们的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同时,通过公开通报奖惩机制落实情况,鼓励商户积极参与反诈斗争,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防范先行 筑牢全民“心盾防线”
“警察同志,前些天我接到一个自称是购物平台客服的电话,说有抽奖送手机活动,这个是不是诈骗?”“大爷,这就是典型的冒充客服诈骗,只要谈及钱财,您可千万别相信!”近日,在东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港派出所民警联合社区工作人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知识讲座。民警通过案例剖析、PPT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揭露虚假客服退费、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交友投资等诈骗套路,全面提升群众防诈意识。
江阴公安将宣传防范作为反诈治本之策,构建“精准滴灌+全域覆盖”宣防体系。通过组建专业劝阻力量,成功唤醒潜在受害人,确保预警指令“零失防”,避免群众遭受巨额经济损失。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精准宣防,通过“警校联动”“警企合作”等形式,深入学校、企业、社区等重点场所开展反诈宣传,累计覆盖数十万人次。
为遏制“两卡”违法犯罪在校园滋生,江阴公安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普法进校园”等活动,深入辖区学校,通过真实案例讲解“两卡”违法犯罪的概念、常见形式以及严重后果,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此外,江阴公安还发动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反诈宣防。联合黄金销售商户、快递网点等建立“反诈瞭望哨”,对异常交易实时预警;推动社区网格员、外卖骑手等担任“反诈大使”,将防骗知识送入千家万户。同时,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系列反诈宣传短片,在公共场所滚动播放反诈标语,营造浓厚的反诈氛围。(来源:江阴警方202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