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人行横道关爱工程”铺就平安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3-08-23 09:22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大 特大】
巴登堡纹标线、水滴形人行横道标志、“哨兵”预警系统……如今,在江阴街头,一批功能品质兼备的交通设施“齐刷刷”上线,焕新了城市文明形象。今年以来,江阴公安交警部门对全市人行横道分类实施规范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工程,打造出一批人行横道样板,推动防范人行横道交通事故、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市民安全出行保障全方位提质升级。
一体联动 逐级逐类推进科学整改
“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关乎安全、牵系民生,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市道交安委的统筹协调下,全市上下一体联动、闭环推进,着力实现完成率、实施效果、事故压降“三个提升”目标。市道交安委制定下发《人行横道关爱工程实施方案》,压紧压实公安交警、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及各属地政府责任,对照人行横道常见问题清单排查全市所有建成道路人行横道,“回头看”近5年发生过伤亡事故的人行横道,做到全面分析原因、全量消除隐患,通过规范科学的标准化整改设计,切实提升道路安全品质。
“为保证专项工作科学合理,我们根据每个点位的道路建设规模、交通运行特征、事故统计数据,将全市20条重点人行横道及720条全量提升人行横道分为规范化提升(Ⅰ类)、精细化提升(Ⅱ类)、品质化提升(Ⅲ类)三类,并将学校、医院、养老院、旅游景点、商业综合体及发生过亡人事故的人行横道统一划分为Ⅲ类,予以重点推进。”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蔡立波说。
截至目前,全市20条重点人行横道已完成整改16条,完成率80%;720条全量提升人行横道已完成整改536条,完成率74.4%。“变身”后的人行横道,不仅对缓解人车冲突、规范通行秩序起到了良好作用,还有效遏制了事故多发态势。
提亮品质 人行横道更醒目更安全
为打造既安全美观又让人过目不忘的示范亮点,引领全市人行横道品质提升,江阴交警部门选取关键路口精准治理。
“天气渐凉,市民户外活动也更频繁,春申路、春晓路路口是去黄田港公园的必经要道,双向六车道、过往车辆车速快、安全隐患大,大家每次过街通行都得格外小心。升级交通标志、标线后,行人过街安全感明显提升了。”住在附近小区的市民梁先生说。
在深入研判分析的基础上,江阴交警将该路口的停止线改造为“后退式停止线”,扩大了机动车驾驶人的视线范围,避免视觉盲区,增加安全距离和反应时间,同时在停止线和人行横道之间施划巴登堡纹标线,配合彩色立体减速标记,进一步强化视觉效果,引导驾驶人尽早减速慢行、避让行人。
在中山路大唐物业公司路段,周边商户住宅多,来往车辆行人密集,加上道路两侧的绿化覆盖也导致夜间照明不足,行人过街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为此,江阴交警通过设置反光道钉,在该路段人行横道两侧安装低位照明灯,更换带有荧光黄绿色边框的人行横道标志,施划纵向减速标线和“礼让行人”地面文字,多措并举改善夜间及在恶劣天气下斑马线的视觉效果,有效提升行人过街安全系数。
江阴交警在全市范围内重新施划人行横道标线、人行横道预告标线等200余处,增设纵向减速标线、巴登堡纹标线、“礼让行人”“向左看”“向右看”地面文字,优先选用水滴型人行横道标志,必要时选用荧光黄绿色边框人行横道标志,进一步提升了人行横道的醒目程度。
因情施策 “微改造”持续刷新平安指数
城区主干路段之一的朝阳路、府西路路口,人行横道缺失供驻足使用的安全岛,给行人安全通行带来隐患。江阴交警提前将机动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设置行人专用过街等待区,重新施划“Z”字形人行横道并优化错位形式,还配以太阳能闪光警示桩。
“‘Z’字形斑马线缩小了单次过街距离,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行人慢行过街的安全性,通过这样的微更新、微改造,提升人行横道精细化管理,打造集安全、舒适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精品惠民人行空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中中队指导员缪军说。
分级分类、突出核心,江阴公安交警结合实际管理经验,在改造交通标志的同时,在关键点位增设、补设安全设施,全线改造人行横道。在夜间照明条件不足的人行横道设置低位照明灯2处、发光斑马线4处。在9处视认受限、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人行横道安装“哨兵”预警系统。在16处车速较快、事故多发的人行横道设置不礼让行人抓拍系统。在行人流量较大的4处人行横道加装人行横道信号灯。
据介绍,江阴交警将紧盯目标任务、攻坚措施、时限要求,全链治理、销号清零人行横道风险隐患,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刷新群众出行平安指数。(来源:江阴警方2023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