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无锡市无锡网上公安网站
  1. 本站支持IPV6
  2.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警民互动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调查反馈

发布时间:2021-01-12 15:39    浏览次数:【字号:默认 特大

  为全面群众对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识骗防骗意识,无锡梁溪警方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1、参与者71%为男性,女性为29%。

  2、参与者的年龄18岁以下为28%,18-45岁的占58%, 45以上占14%

  3、大多参与者知道什么是个人信息。认为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支付宝、淘宝账号及昵称是个人信息的最多,占比都为16%,认为姓名、电话号码、微信、QQ号为个人信息的分别占比14%、11%、11%,认为银行卡号、其他为个人信息的最少,皆占比为8%。

  4、43%的参与者表示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5、71%的参与者为领取奖品填写过自己的个人信息。

  6、28%的参与者表示经常在公共场所连接过免费wifi,43%的参与者表示偶尔在公共场所连接过免费wifi,仅有29%的参与者表示从未在公共场所连接过免费wifi。

  7、86%的参与者有三个以上账户使用相同的密码。

  8、在网络或现实中填写个人信息时,43%的参与者会全部如实填写,43%的参与者会选择性填写,14%的参与者会选择不填。

  9、参与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会有哪些危害调查中,20%的参与者认为个人名誉容易被造谣受损,17%的参与者认为账户钱财容易被盗,23%的参与者认为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0%的参与者认为会有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骚扰不断,20%的参与者认为会有不法分子对自己及身边的人进行诈骗等违法行为,造成财产损失。

  10、57%的参与者从来不会更改的密码,14%的参与者表示会一个月一次修改密码,29%的参与者表示一年会修改一次密码。

  11、86%的参与者表示关注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出现的焦点问题,如人肉搜索、造谣及诈骗等。

  12、参与者中遇到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出现的人肉搜索、垃圾短信及电话、通过已知信息实施的诈骗分别为28%,遇到盗号等情况占比16%。

  13、如果意识到个人信息泄露,选择上网查询,寻求补救、措施询问同事、朋友、不为所动的参与者最多,皆占比28%,选择诉诸法律,保护个人权益的最少,占比16%。

  14、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原因中,认为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交流更加迅捷的原因的占比最多,为24%;其次是认为原因是个人信息意识淡薄、所消费的企业或个人兜售客户信息、网络注册用户,分别占比20%、16%、16%;认为原因是执法不严,惩处措施不到位的最少,为8%。

  15、57%的参与者认为目前保护信息安全面临的最大障碍法律不健全和个人信息倒卖的存在,其次则是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技术不过关,容易被破解盗取、管理跟不上,对收集的信息责任意识不强,分别占15%、14%和14%。

  16、在参与者收到对方报出参与者名字及其他个人信息的添加好友信息时,28%的参与者会同意添加好友看他想做什么,同样28%的参与者分别会选择也许是熟人,添加了也不会影响自己什么和如不认识可能是诈骗团伙,坚决不添加,仅有16%的参与者会选择先核实真实情况。

  17、在参与者收到关于参与者的包裹丢失的短信,对方需要参与者添加其好友进行赔付时,43%的参与者会先核实自己包裹信息,28%的参与者表示如果对方报出自己的包裹订单信息就添加对方好友,35.5%的参与者会选择立即添加好友进行赔付和直接与商家进行联系,让商家处理进行补发或退款。

  18、如果开设个人信息安全教育讲座,57%的参与者有时间的情况下会选择参加,剩余43%的参与者表示会参加。

  19、公安机关在日后需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方面调查中,28%的参与者觉得应在宣传中加大对信息安全泄露相关案件报道,33%的参与者表示需要加大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新型媒体宣传,24%的参与者表示应多组织开展各类个人信息安全讲座,剩余15%的参与者表示社区民警上门对个人信息安全多做讲解。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此次参加调查的大部分群众都是18到45岁,参与调查的人能辨别出大部分个人信息泄露手段,但由于存在侥幸心理,仍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会连接公共场所的各种免费无线WIFI,也会在各种线上线下活动中随意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以基本都曾经遭到过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发生的事件。对此,个人信息泄露原因除了收集个人信息的企业保护未做好而导致的个人信息倒卖、法律惩戒条例以外,最重要的是公民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强。

  公安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群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随意连接公共网络及填写个人信息。公安机关要及时总结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手段,利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社区民警上门、组织个人信息安全讲座等方式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辨别能力。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